新聞詳情

俞敏洪:一生至少應堅持的5件事

10
發表時間:2023-06-07 10:41

俞敏洪曾說:人和世界進行互動,要么改造世界,要么從世界中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,要么跟世界一起成長。


對于大多數人來講,改造世界是個遙遠的命題,但從世界中獲取能量,與世界一同成長,卻是可以實現的。

而鏈接世界最好的方式,莫過于向知名的人學習。

俞敏洪就曾介紹過他一直堅持的5件事,今天分享給大家。


1

勤奮


俞敏洪所說的勤奮,與大多數人認知里的勤奮,不一樣。

他的勤奮,是有前提的:這件事值得我去勤奮,而不是漫無目的,胡亂勤奮。

生活中,有些人整天忙得腳不沾地,卻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;

有些人每天起早貪黑,常年不休,卻發現生活并沒有變好,反而自己的狀態越來越差。

一個沒有奮斗目標的人,勤奮可能只是一種肌肉的習慣性運動,讓頭腦閑置,讓身體疲累。

商界精英周受資曾說:

不思考等于白干。每天花點時間想想,今天做的事情有沒有意義?該做還是不該做?不該做的別做了,該做的事情做多一點。

真正的勤奮,一定是有效勤奮,而不是在無謂的事情上,耗費時間與精力。

2

學習


你有沒有發現,越是成功的人,越喜歡學習。

他們甚至超越了功利性的目的,只是單純地享受知識帶來的快樂。

作家劉潤曾委托俞敏洪在直播間帶貨賣書。

其中一本,經過俞敏洪的推薦,賣出了19萬多本;另一本書,也賣出了6萬多本。

這令人驚嘆的成交額,有名人效應的因素,有銷售話術的加持,但更重要的,是俞敏洪在書內做了大量的密密麻麻的筆記。

人們會發現,他是真的有看書,也是真的愛學習,而不是為了帶貨而帶貨。

一個喜歡學習、主動學習的人,與被動學習、放棄學習的人,生活狀態一定有著千差萬別。

3

交友


俞敏洪說:我和企業家朋友經常在一起喝酒吃肉,但我們不是酒肉朋友,而是能夠彼此促進的朋友。


成功的人,都非常重視交友。

認知水平再高的人,眼界也是受限的,思維也是單一的。

跟不同的人結識,尤其是各個領域的精英,你會獲得看待世界的不同視角。

無論是成功的經驗,還是失敗的教訓,抑或是平日的所見所聞,都是珍貴的信息。


它能補充知識,開闊眼界,更新認知,提升思維。

而這些,正是拉開人與人差距的關鍵。

4

行走


俞敏洪是個非常喜歡散步的人,春夏秋冬,日升日落,都擋不住他行走的腳步。

即便是去年陽了的那段時間,他也沒有間斷。

他平均每天散步約10公里以上,一年步行4千公里以上,換算下來,可以走遍半個中國。

盡管他事務繁多,壓力很大,但行走,使他的身體保持著整體上的健康狀態。

他說,我喜歡登一些小山,走一些平原,跨一些河流和草原,這是我想要的生活。

在行走時,他還會聽書、聽課,身體和靈魂都得到了放松和滋養。

一個會休息的人,才會工作;一個會工作的人,也必然會休息。

行走,無疑是種健康的休息方式。


5

記錄


俞敏洪曾說:我是一個善于記錄的人,我的書也是記錄日常的細小生活。


許多人都有寫日記的習慣,但大多是記錄下自己的心情,很少有人把記錄當成反思。

事實上,記錄最大的意義,是回憶一天中發生的事情,反思自己的行為,又或者,從他人的所作所為中獲得啟迪。

一個成熟的人,是需要記錄的。


有些事情,左思右想都想不明白,提筆記錄之后,便茅塞頓開。

只因為,記錄的過程,也是梳理脈絡的過程。

有些問題不是自己想不明白,而是頭腦中的信息太多,以至于思緒打結。

而一旦進入記錄的狀態,就會促使自己冷靜下來。

思想散文集《沉思錄》,就是古羅馬皇帝馬可·奧勒留,在夜晚對自己行為的記錄與剖析中形成的。

那些親手寫下的心路歷程,日后再去翻閱時,又會給當下的自己作出參考。

人生,就是這樣一個不斷與過去的自己對話,與當下的自己博弈的過程。


6


網上有一個提問: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?

其中一個回答是:先去模仿,再去超越。

是否要去超越,不同的人,有不同的抉擇。

但去模仿,無疑是距離優秀最近的路。

你無法復制他們的經歷,但可以學習他們所堅持的習慣。

在習慣中,啟迪思維,磨練心智,重塑想法,直至改變人生路徑。


如果你也想從人群中脫穎而出,不妨去琢磨琢磨俞敏洪提到的這5個堅持。


與朋友們共勉。

Photo by Jeremy Beadle on Unsplash


— THE END —

西安信創1999年成立,專注網站建設.為眾多政府集團及公司提供網站制作,網站設計服務.西安建網站企業.豐富的網站建設和開發經驗,高端響應式網頁設計.陜西專業做網站公司.http://www.bukulacrosseclub.com/


分享到: